新闻中心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工控行业的数字化挑战

2021-01-1238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工业互联网企业迅速开展基于平台的集成服务,有力支撑了全社会资源整合和物资调用,体现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取得的积极成效。但同时,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制造业应急保障、产业链协同、精准物资投放等方面的不足,对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。危机之下,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应急响应和发展能力迫在眉睫。

1大数据水平不高,影响物资精准匹配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医用物资需求激增引发应急性短缺,保障工作备受各方关注,通过广泛组织复工复产,产能得到大幅提升,但医用防护服、医用防护口罩以及护目镜等重点医疗物资供给依然面临挑战。为此,亟需提升大数据建设水平,尤其是推动工业大数据、产业大数据建设,充分挖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面链接全国各地制造资源、精准促进供需对接、全盘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潜力,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带来的资源适配错位等问题、形成全国制造业一盘棋,推动我国制造业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。

2产业链数字化薄弱,缺乏风险管控能力

如今全球经济链条相互交错、密不可分,我国工业体系门类齐全,供应链配套能力强,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,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我国制造业面临大考,更是引发全球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。为此,亟需加快提升我国重点行业产业链数字化水平,充分发挥平台在汇聚人员、物料、设备、数据以及知识等资源要素的突出优势,打通物料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等企业内部纵向和产业链横向的关键节点,为异地研发生产制造提供重要载体,为产业链协同和整合提供关键保障。

来源网络